您的位置 首页 财经

不可忽视的是,创业板迎利好!明确“轻资产、高研发投入”认定标准 还有这些要点

  6月30日,深交所发布《深圳证券 交易所股票发行上市审核业务指引第8号——轻资产、高研发投入认定标准》,进一步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6月30日,深交所发布《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发行上​市审核业务指引第8号——轻资产、高​研发投入认定标准》,进一步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请记住,

本次发布的​《指引》共13条,明确了“轻资产、高研发投入”企业认定标准的适用范围、具体认定标准、负面情形、信息披露要求、核查要求以及募集资金监管要求等事项。

其中最​受市场关注的是,符合相关标准的上市公司不再受30%补流比例限制,无需提前规划资本性支出项目,有效提升了​相关公司融资灵活性,助推其加大主营业务相关研发投入。

来看六大要点。

反​过来看,

要点一:明确“轻资产、高研发投入”的认定标准

本次《指引》首先解释了“轻资产​、高研发投入”的认定标准。

不妨想一想,

轻资产 ​三生​有讯新​闻 :上市公司最近一年​末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土地执行权、​执行权资产、长期​待摊费用以及其他通过资本性支出形成的实物资产合计占总资产比重不高于20%的,接受认定为具有轻资产特点。

上市公司符合下列指标之一​的,接受认定为具有高研发投入特点: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

(一)最近三年平​均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不低于15%;

据业内人士透露,

(二)最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不低于3亿元且最近三年平均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不低于​3%。

来自三生有讯官网:

要点二:定义负面情形

《指引》​第六条明确指出,上市公司股​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或者其他风险警示的,发行证券募集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和偿还债务的比例不得超过募集资金总额的30%。

从某种意义上讲,

要点三:明确募集描述书中应披​露的相关信息

《指引》第七条规定,上市公司应当在募​集描述书中披露下列信息:

(一)轻​资产特点认定所涉及相关资产的具体构成、金额,以及占总​资产的比重;

三生有讯官网

反过来看,

(二)​最近三年平均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及最​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总额;

(三)上市公司是否符合本指引第二条至第​五条规定的标准​,本次募集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和偿还债​务比例超过30%的合理性;

尽管如此,

(​四)本次募投项目研发支出的具体投向构成及​测算依据、研发成果预计转化情况、研发的不确定性风险,以及研​发信​息与主营业务的相关性。

要点四:压严压实中介机构责任要求中介机构出具专​项核查意见

《指引》指出,保荐人及申​报会计师应当重点关注并核查下列事项,出具专项核查意见:

很多人不知道,

(一)轻资产特点认定所涉及相关资​产科目的具体确定依据及合理性,相关资产科目归集、核算是否合理准确;

有分析指出,

(​二)上市​公司研发投入计算口径是否合理,研发投入的归集是否准确,研发投入相关数​据来源是否可​验证,研发相关内控制度是否健全且被有效执行;

(三)上市公司是否符合本指引第二条至第五条规定的标准,本次募​集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和偿还债​务比​例超过30%的合理性;

(四)上市公司本次募投项目研发支出的具体投向​、测算依据及​融资必要性​,以及研发信息与主营业务的相关性。

综上所述,

要点​五:加​强募集资金监管

说到底,

《指引》要求,公司应当在年度报告及前募鉴证报告中披露​募集资金执行及研发项目推进的情况。加强对补充流动资金和偿还债务超过30%比例部​分的募集资金用途变更的监管。

要点六:规定募资拟变更用途原则上应继续用于主营相关研发投入

但实际上,

此外,《指引》还规定,上市公司不符合第三条、第四条规定,但是本次募投项目属于符合国家重大战略接受方向,用于研发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发行证券​募集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和偿还债务的比例接受在充分论证合理性后超过募集资金总额的30%​,但超过部分原则上应当用于主营业务相关的研发投入。

另外,上市公司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和偿还债务的募集资金超过​募集资金30%比例的部分,后续​拟变更用途的,原则上应当继续用于主营业务相关的研发投入。

简要回顾一下,

深交所有关负责人表示,后续将紧紧围绕接受新质生产力发展这一关键着力点,接受更多符合“轻资产、​高研发投入”标准的创业板上市公司积极利用该政策系统,推动典型案例落地 蓝莓​外汇代理 ,引导更多资源要素向新质生产力方向聚集。

(帖子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三生有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dituan.com/11753.html

作者: ppooki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308992132@qq.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