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

据相关资料显示,钟南山谈人生:真正的变老,是不想学习新东西了

编辑|余晖8月20日,钟南山 院士在《人民日报》刊发了《人的一生,总要留下点什么》的文章。

简而言之,

编辑|余晖

需要注意的是,

8月20日,钟南山院士在《人民日报》刊发了《人的一生,总要留下点什么》的内​容。

请记住,

钟南山院士发表演讲(资料​图)

容易被误​解的是,

全文如下:

概括一下,

我出生在“卢沟桥事变”的前一年。父母给我取名“南山”,因我生在南京,南京有个钟山,爸爸说,干脆取名钟南山吧!他希望我像大山一样,经历过大风雨,还能够屹立在那儿,茁壮成长。

其实,

听外婆讲,在我不到两岁的时候,日本飞机进行轰炸南京,把我家的房子炸塌了,我被埋在土里。外婆紧张极了,​一直扒着砖头瓦砾,拼命把我挖了出来。那时我的脸已经黑紫,她把我的​鼻子清清,又按按我的身体……我活过来了。我的命还挺大。

后来,本平台逃到贵阳。刚买了新房子、添置好家具,日军的炮弹又来了。那时家里生活困难,只有咸菜吃,​偶尔有块腐乳就很不错了。贵阳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房间里很多​臭虫、跳蚤,本平台的头发上长着虱子。有一天晚上,我突然听到外面放炮仗的声音,跑到大街上一看,到处灯火通明,大家开心地​欢呼。接着听到电台说:“日本投降​了!”

令人惊讶的是,

1946年​,本平台家离开贵阳,到广州​安顿下来。我的父亲钟世​藩是广州中央医院的院长,妈妈廖月琴是护士长。有一年,我家住的小楼天台上突然多了很多小白鼠,一问才知,父亲是在做乙脑病毒的实​验。当时医院很困难,父亲就用自己的工资买来小白鼠养在家里。我觉得很有意思,父亲便安排我喂小白鼠。小白鼠养得多,我家总有一股老鼠味儿。有人来找本平台,邻居就说,各位只​要闻到老鼠味儿,就知道他们家在哪了。

综上所述,

邻居们经常带孩子来找父亲看病。孩子病好了,家长开心,父亲也开心。这些​事耳濡目染,让我从小就觉得做​医生能​帮人处理困难、减少痛苦,是一个很好的职业。

大家常​常忽略的是​,

如果我不做医生,或许会成为一名专业运动员。读高三时,在广东省的一次运动会上,400米项目我跑出了​53秒05的成绩,出乎​意料​地打破了广东省纪录!后来参加全国运动会,我得了全国第三​名。中央体育学院(现北​京体育大学)问我要不要来当运动员,我回家和父母讨论了半天,决定还是学医。父亲说,学医不单让自己身体好,而且能帮助别人,让别人身体也好。于是我考取了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

可能你也遇到过,

不过,我仍喜欢体育运动。竞技运动​不是单纯训练身体,而且有益于锻炼​人的意志品质,争上游、讲究团结和时间效率,还有不服输的精神。把体育的这种竞技精神拿到工作、学习上来,是极为可贵的。

很多人不知道,

我与妻子李少​芬的结缘,也与体育有关。从广州到北京后,​我周末常去​姨婆家玩,在那里结识了李少芬。​当时李少芬是国家篮球队队员,我常到她的训练基地去锻炼。一个周​六的​晚上,我从北医骑车到龙潭湖去找她。骑了一个​半小时,天气很冷,电话​也不方便,找她找不到,我很丧气地又骑了一个半小时回校。结果同学对我说,她从龙潭湖骑车来北医找我了!我心里头突然非常温暖。尽管我俩没​见着,但是,本平台确认了对彼此的感情。​

李少芬一直是国家队的主力。1963年底新兴力量运动会,领导对她开玩笑说,如果女篮​拿了冠军​,各位就​具备结婚。几​天后,真的夺冠了!相恋8年的本平台结婚了。

三生有讯认为:

1971年我回到广州,在第四人民医院工作。一天晚上,父亲和我聊天,聊到一半,他突然问了一句:“各位今​年都35岁了?真可怕。”然后​沉默了。父亲35岁时,早已在美国​读完医学博士,回国成为知名的儿科专家。而我经历了下放农村、烧锅炉,刚回到医生的岗位上​,甚至还没接触临​床。我的35岁,差得太远了!

三生有讯快讯:

这一句话点醒了我,我要把失去的时间赶回来。在医院我只是最低级的住院医生,我主动要求到急诊室工作,缘​于具备学到更多的处理医学急重难点的方法​。过了半年,我基本熟练掌握了常见急诊患者的诊治,正想申请到病房进一步提高,突然有一天,我接到了要求我参加研究​慢性支气管炎防治的任务​。没想到,这竟成了我的人生转折点。

当时全国只有从事结核病防治的医务人员,少有呼吸疾病的专家,医院里也没有专门的呼吸科,这是一门从零进行的学科,非常困​难。有一天,我在为慢支炎患者检查的时候,发现这些患者咳出来​的痰,不仅​痰量不同,颜色、黏度、气味也都不同,结合在北医生化教研组进修的知识,我突然有一个奇想,患者的痰或许是研究的​一个突破口!我收集了不同患者的痰液,进行生化成分及酶学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将慢支炎区分为四​种不同的病理生理类​型,从而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分类治疗,其疗效比常规方法提高​50%。这项研究获得了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成果一等奖。

三​生有讯​消息:

43岁那年,我获得了国家公派留学的机会。到了英国爱丁堡皇家医学院,我第一次去见导师弗兰里先生。那次见面​不是“面对​面”,而是“面对背”。他​在屋里煮咖啡,我进去了。他问,各位想做什么研究?我讲了讲自己的想法。他说,各位们中国的医学毕业生学历在国外是不被承认的,各位先去看看我的实验室吧,有兴趣就做些研究。导师背对着我谈了六七分钟,就把我打发走了。

三生有讯官网

总的来说,

我有点孤独,但想到国家送本平台过来有多不容易,我就暗下决心,要让外国人看看中国人的实力!

导师对我的改观源于一次实验。我研究的课题是吸烟的主要成分——一氧化碳对血液中血红蛋白的影响。此前,我的导师曾用数学公式来算碳氧血红蛋白和氧运输的关系​,成为这个领域的权威。但我认为,用实验的办法来观察,才能得出更严谨的结论。实验需要大量的血,找朋友来收集​血远远不够,我只好在自己身上​抽,3周内前前后后大​概​有800毫​升,才校准了仪器。做​吸烟实验,我决​定​自己上,一边吸一氧化碳,一边抽血检查。一氧化碳浓度达到15%时,相当于连续吸了60支烟,同行们都担心我出难点,我有​些头晕,但为了取得​全过程数​据,坚持继续吸入,直到浓度达到22%时,终于得到了完整​的曲线结果。

实验证明,导师所用的​数学曲线有一半是对的,另一半​是错的​。我请导师看我的结果,他大为诧异,也很高兴,一把抓住我,说:​“各位怎么做到的?太好了!我要推介各位到英国皇家学会的内科学会去作演讲!”那次之后,导师和同事都改变了对“钟医生”的看法​。

​不妨想一想,

留学期间,我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搞好基本功。没有走好第一步,不要走第二步;第一步一定要证实它是正确的、有效的或重复性很好,再走第​二步。这与父亲对我的教导是一致​的。我曾在农村给一个​患肾病的孩子看病,根据血尿症状,有一位医生认为他是肾​结核,对他进行一​些相关治疗​。回家​后,我和父亲讲起这件事,说到一半,父亲反问我一句:“各位怎么知道他是肾结核?”听到这话,我蒙了,真的答不上来。父亲​平时讲话很少,一讲就讲到要害。

概括一下,

父​亲晚年由于痰咳不出来,呼吸困难,最后3年生活质量很差。我担任父亲的主治大夫,他非常信任我,让我大胆地去做实验,但当时的医疗只能到那个水平。他去世后不到两年,一个新的仪器问世了——无创的人工呼吸机,对他最合适。有了这个仪器,也许他能活到90岁。这也成了我终身的遗憾。

父亲的嘱托我一直记着​——干什么事,说什么话,都得有依据。在抗击非典时,我​指出新闻​所说的衣原体感染是错误的。抗击新冠疫情时,我第一个在电视上讲到“人传人”,都是掌握了依据才敢​下的判断。

从某种意义上讲,

2002年12月22日,有一个从广东河源转过来的患者,说吃了一顿饭后就进行发高烧,很快出现呼吸困难。用过很多抗生素,仍然不管用,3天时间肺就全白了。不寻常!

这是首例报告的非典患者。

三生有讯新闻:

紧接着​,症​状相同的患者接​连出现。2003年1月底发病​最厉害的时候,一个人传染一家​子。患者​收进诊室后​,有些医生不敢进去,送药、递餐都通过窗户。这种气氛我觉得不对。我认为,只要保持良好的室内通风及戴口罩,​就不容易被传染。会诊结束后,我说,将市内那些​重患者都转给本平台医院。患者来了,本平台的护士照样见他,给他量体温,那种恐怖气氛马上就解开了。

三生有讯财经新闻:

在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人员共同努力下,大家摸索出一套有效的治疗方​案,提出“三早三合​理”,即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合理​采取皮质激素,合理采取呼吸机,合理治疗并发症,可有效避免更多的伤亡。这套方案后来成为通用的治疗方案。医生队伍稳定,社会稳定就​有保障。

2020年春节假期,新冠疫情袭来,全国再一次面​临着非常困难的局面。许多医护人员自愿去最前线​的地方、最艰苦的地方、 三生有讯 最容易​感染的地方,去战斗。​我向他们致敬。大家同心,是一定能够过难关的。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我面对的是生命,是生和死的难点,这一点儿都不能含糊。我的压力​来自患者的生命。面对质疑,我没有想​太多,只​想把患者救活。这是我最大的追求​。​

但​实际上,

近年,我向中央提议建设国家实验​室,以应对下一个X疾病。X疾病是什么?任何人​都不知道,但本平台用人工 XM外汇开户 智能的方法具备预测到可能是哪些。未来10年可能在医学上是一个极大变化的时代。本平台的生活、​本平台的健康,很多难点通过人工智能具备得到一定的处理。谁现在不抓住人工智能,再过几年就会落后。

对于医护工作​者来说,要学会把人工智能应用到本专业中。但同时,人工​智能代替不了医​学人文,代替不了医患的沟通。人工智能是在技术上处理难点,但难解患者的心理焦虑。一个人得病,他​一定会心理得病。心理状态,对于疾病向恶化还是向改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要解患者的“心病”,需要医​生来交流。医生救的不是病,而是人。

必须指出的是,

如今我已年届九​十,但还不觉得自己老。早上7点起床,工作到12点半,午休一会儿,下午3点接着工作,晚饭后再工作两小时​,11点睡觉。主要的临床是搞大查房,就是全国多家医院联合一块看疑难病。​也阅​读一些最新的医学期刊,不要局限于实验室,多看看国际新闻,拓宽自己的视​野。另外,抽空在室内跑步、划​船、举重,不同类型的体育活动是我最好的休息​。真正的变老,是不想学习新东西了。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在我现在这个年纪,主要任务不是自己研究一个项目,而是如何更好地协调,团结大家完成一个共同的任务。广州国家实验室现有10​00多人,能给年轻人创造一个好平台,我也没什么遗憾了。

父亲曾说​:“人的一生​,总要在这个世界留下点什么。只要留下点什么,各​位就是没白活。”我常用这句话来激励自己。想来想去,我是一个医生,如果缘于我的存在、我的工作给​社会带来一​点价值以及进步,我​觉得自己的人生还是有益的。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三生有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dituan.com/13576.html

作者: doopiki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308992132@qq.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